印度最大皮卡制造厂马亨德拉有意购买萨博

2015-08-19 00:45:56 来源:大河网 作者:zhenxiao

2011年12月19日,一度因“双庞救市”而被中国车企牢牢锁定的瑞典老牌汽车制造商萨博汽车终因债务压力宣布破产。两周后,有消息传出,印度最大的SUV制造商马亨德拉(Mahindra & Mahindra,缩写“M&M”)公司有意购买萨博汽车。

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在汽车跨国并购案中与中国抢食。近两年,从捷豹路虎、到悍马、欧宝,印度已然成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抄底时的“亲密敌人”。

与此同时,来自上海通用的最新消息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生产的雪佛兰新赛欧已经在印度销售超过2万辆,盈利乐观。而两款悬挂雪佛兰标识的五菱品牌车型也将在今年实现在印度的本土化生产。与铃木、塔塔等印度小车霸主展开竞争。

“这就是印度消费的特征,一方面在需求旺盛的低端小型车市场上吸引全球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跨国收购建立自己的豪车品牌体系。而无论哪条路径,都会与中国产生交集。”

更重要的是,印度也在快速成为跨国车企争相投资的热土,包括大众丰田、铃木在内的车企皆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对印度市场的投资。这使得中印汽车业的“龙象之争”开始升温。

实际上,2007年,印度财团就与萨博的母公司荷兰汽车制造商世爵做过一笔交易。世爵将其旗下F1车队卖给了印度百万富翁Vijay Mallya和荷兰企业家 Jan以及Michiel Mol,这支车队后来更名为“印度力量”。对中国汽车业而言,目前正在崛起的印度汽车力量是瓜分跨国车企投资资金的潜在对手,还是中国车企参与国际竞争的桥头堡?这种复杂的中印汽车关系将在未来几年不断演变。

中印汽车“抄底战”

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称,马亨德拉公司已经将下一个收购目标锁定在了刚进入破产程序的瑞典老牌车汽车制造商萨博公司,至少会部分收购萨博。而来自中国的最新消息显示,中国的“双庞组合”之一青年汽车已重启对萨博收购,并将在2月份和海外对手展开竞购,其中就包括来自印度的马亨德拉。

马亨德拉公司,这个有着浓郁印度特色的名字,对中国汽车界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印度最大的SUV制造商,出手“阔绰”的马亨德拉近年来频频现身海外车企的并购案中。

2010年8月,马亨德拉以4.6亿美元收购了韩国SUV制造企业双龙汽车70%的股权。而双龙的上一任“主人”正是在2004年以5亿美元收购了其48.92%股权的中国上汽集团,但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中韩文化差异带来的管理冲突,这起收购最终以双龙破产收场。

资料显示,占据了印度SUV市场50%份额的马亨德拉以印度需求量最大的拉多用途运载车辆起家,并在2011年取代印度最大的卡车制造商塔塔公司成为印度第一大车企。不过,其98%的销量都在印度国内市场。因此,拓展海外市场和创建高端品牌的野心成为其四处并购的主要动力。

马亨德拉并非唯一一家在海外汽车并购中活跃的印度汽车厂商,印度前头号车企塔塔更为业界所熟悉。2008年3月,这家以生产单价在2万元人民币以下小车著称的印度车企便以20亿美元的价格将英国豪华品牌捷豹路虎收入囊中。

而这起收购同样与中国车企息息相关。近两年来,捷豹路虎在中国销量飙升,按照计划,其与奇瑞汽车的合资国产计划将在未来两三年内正式实施。

数据显示,印度汽车制造业在2008年至2010年间持续高速增长。本土崛起了包括塔塔、马亨德拉等几大汽车集团。来自国际著名咨询机构罗兰贝格的分析师张君毅指出,和印度贫富分化严重的经济一样,印度的汽车消费也集中在顶级豪车和低端小车两极。因此,在海外频频出手竞购高端汽车品牌、在本土生产低端大众化车型,是这些集团的基本发展思路。

而对于印度车企近年来彪悍的海外并购与扩张,张君毅表示,印度汽车企业多为财团性质,且在印度当地具有很大的垄断性,资本实力雄厚。同时,过于薄弱的汽车业基础也使得他们行动更加急迫,而金融危机对欧美汽车业的冲击则带来了这样的绝佳机会。

另一方面,对陷入困境的跨国车企而言,将品牌卖给印度,比卖给中国的顾虑要少得多。以萨博为例,通用之所以不同意中国车企的收购,很大的原因主要就是防止与通用在中国的现有车型技术相冲突。目前,几乎全球的主流汽车厂商都在中国进行本土化了生产,这也给技术转让带来了更大顾虑。而以跨国车企目前在印度主要是代工模式的现状来看,并不存在这样的威胁。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