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困境下商用车企业更要坚定信心

2015-07-01 19:33:58 来源:中国汽车报社 作者:admin

 面对困境 商用汽车企业要坚定信心

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社总编辑 李庆文


今年年初以来,国家为了避免经济过热,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内商用车,尤其是卡车的产销量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今年前10个月,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328.57万辆和340.06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65%和5.25%。我认为,面对困境,商用汽车企业更要坚定信心,因为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现阶段的困难是暂时的,而且商用车企业近年来在持续进步。
商用车企业的这种进步,在《中国汽车报》社近几年举办的“中国卡车年度车型”评选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个评选到今年已是第五年,每一年,我们都把当年卡车各细分市场里最大的创新成果精心挑选出来,向行业和社会隆重发布。今年,我们还增加了中国轻客年度车型评选项目。应该说,每一次评选,都是对国内商用车行业自主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每一次颁奖,都是对国内商用车企业自主发展实力的一次总肯定和总褒奖。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严格坚持评选的各项标准,对每辆参评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多工况安全性、驾乘舒适性、排放和噪声控制能力以及造型设计、装备配置、材料工艺等全方位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性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科学、客观、公正的筛选和评价,最终将最卓越的产品挑选出来,树立权威的年度标杆。
在过去5年的评选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自主商用车企业的全面进步,更看到了这些自主企业坚持科学发展的强大自信。
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国内商用汽车企业的不懈努力奋斗,国产卡车、客车的产品质量不断改善,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在产销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同时,在现代化制造和营销方面,进步一年比一年更大、更快,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
更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我国重型卡车领域,已经涌现出以福田欧曼GTL为代表的一批起点高、技术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卓越产品。在中卡和轻卡领域,以东风和江淮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商用车企业,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围绕各类用户需要,不断推出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精品卡车,为中国卡车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还有那些参加本次评选活动的轻客产品,无不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为这些卓越的产品而感到自豪,为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而感到振奋。
  今年商用车市场形势的变化,又给市场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许多业内人士跟我交流了这种感觉:今年大家的担忧,不仅仅源于市场起伏,更多源于加速袭来的多重挑战。大家普遍感到:事业越往前发展,压力和挑战就越大;而且感觉今年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近期挑战和远期挑战同时明显加速向我们袭来。
就近期来说,我们谈得最多的和绕不过去的挑战包括:中国自主品牌在世界的影响力较弱;商用车企业核心技术相对缺乏;商用车市场高端先进产品较少;传统的成本低廉优势正在衰减;国内市场要求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壁垒重新抬头……
而在远期,越来越严苛的节能、环保法规的升级速度明显加快和不容置疑。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以其颠覆性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市场的地平线上!
  为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自主发展。没有昨天的自主发展,就没有今天的市场竞争力;同样,没有今天的自主发展,也不可能有明天的市场空间。乘用车领域的合资合作历史教训明确告诉我们,指望外国合作伙伴“给”核心技术,那是痴心妄想;指望外国合作伙伴“拉兄弟一把”,那是痴人说梦。自主发展,不是可有可无,甚至不是可早可晚的事情,而是必须只争朝夕、须臾不可或缺的事情。
  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跨越发展。应当承认,我国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在技术研发、零部件配套、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竞争实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远期近期挑战同时提速并给我们施加空前压力的时候,我们不能再按部就班地慢慢发展,而应当果断采取措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不断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敢于立足高起点,敢于挑战新标杆,敢于向以前不敢想的“山头”冲锋,敢于向以前不敢碰的“传统”开刀。这种跨越性发展思维,对传统商用车适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加必要。
  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地培育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是,市场大,不代表中国汽车所占的份额就大。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只有那些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如果今天只顾埋头看眼前,只顾跟着国内眼前的客户需求走,对短期市场营销的重视走到了极端,对一时一地的“性价比”的追求走到了极端,那就是本末倒置,那就是放弃未来。
  (本文为作者在“2011中国卡车年度车型”颁奖典礼上的致辞,有删节,题目为编者所加。)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