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A GT1世界跑车锦标赛 精彩好戏演不停

2015-07-01 11:28:51 来源:皮卡网 作者:admin

2011年9月11日,在北京的地标式建筑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内,传来赛车发出的特有的轰鸣——FIA GT1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上演了一幕前所未有的精彩路演。所有参赛车辆在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街道上风驰电掣地驶过,引擎的轰鸣响彻整个中心区,吸引了街道两旁数万名游客蜂拥而至。令观众惊讶的是赛道将鸟巢,国家奥林匹克体育馆和水立方环绕,2008北京奥运会中最叹为观止的两个地标式建筑——鸟巢和水立方将分别矗立在离赛道不足375米的两边。这也是第一次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举办这样的活动。此次路演活动的赛道路线布局是前所未有的。


FIA GT1北京站的所有活动内容包括在金港赛车场内的自由练习、预赛和决赛,以及前面提到的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路演活动和赛车展示。此次中心区路演活动包括一个有着完整流程的赛车竞速比赛,同时还有专业车队间的换胎竞速挑战赛,车队车手现场签名,赛车模特和一些本土艺术家的艺术表演。作为中心区路演活动的前奏,北京超跑俱乐部组织40多辆车的跑车巡游。这是第一次在国家奥林匹克公园中举行超级跑车的竞赛,所有参与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北京站的豪华跑车诸如阿斯顿马丁,克尔维特,兰博基尼和尼桑GT-R等都在此次活动中亮相。


这次路演不仅让场外观众如此近距离地体会到了赛车所带来的激情感受,场内观众一系列的活动更是精彩丰富,车手与车迷的互动节目连连不断。大家纷纷与赛车和车手们合影留念,尤其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赛车队的区域总是被围得严严实实,中国车手董荷斌一直在不断地接受记者采访和车迷们合影签名。


据中国国家赛车队总裁刘煜介绍FIA GT1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是国际汽联四大汽车赛事之一,系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中的最高级别赛事。参赛跑车亦为大众和车迷广为熟悉的顶级跑车品牌。中国国家赛车队能组队参赛,标志着中国汽车运动迈向了新纪元。特别是有机会在首都北京主场参赛,更具有历史意义。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首度承办2011年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北京站,给国人一个更多了解中国国家赛车队发展历程和为自己国家队赛车手加油的机会。


北京时博国际体育赛事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海峰认为“2011年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中国北京站的成功举办,这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和北京市体育局以及国际汽联、SRO等相关方和我们时博国际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这次比赛是一次开始,希望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能够长期落户奥运城市——北京。”


对于GT1比赛首次登陆中国就能有奥林匹克中心区这样精彩的活动,赛事国际推广商SRO组织的CEO Stephane Ratel说:“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来让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北京站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的了,这将会是一次极其成功并且叹为观止的赛车活动。“这次路演活动以鸟巢和水立方作为背景,所有的活动内容都将是GT1赛车史上最别致,也是最值得记忆的一个篇章。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在2012年的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中引入一个奥林匹克公园夜间路演活动,我们希望将它变成今后比赛的一个部分,而这次的路演将是一次最好的预演。”


FIA GT大奖赛(FIA GT World Championship)是一个跑车系列赛,由国际汽联认证。该系列赛事主要面向欧洲,近年来已扩展到其他大洲,包括亚洲和南美。FIA GT的前身是BPR环球GT系列赛。是由Jurgen Barth、Patric Peter和Stephane Ratel合作创建的世界范围内的跑车耐力赛。1994年创立,自97年起更名为FIA GT。


1997年,由于诸如奔驰、保时捷和帕诺兹这样的制造商对赛事的兴趣日益高涨,FIA接管了正在扩张的BPR赛事,并且将500公里及4小时规则标准化,制定了详细的技术规程。


FIA GT的商业权利交由BPR的创始人之一——Stephane Ratel处理,他在欧洲范围内有广泛影响力的电视台Eurosport获得了媒体支持。随后制定了25辆量产车的下限。一些不想参与FIA GT的厂商比如克莱斯勒和Lister则转向了 FIA GT2赛事。


后来这些厂商表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奔驰彻底统治了FIA GT,这就导致了其他厂商在1998年底纷纷撤出,这就给了道奇的蝰蛇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称霸的机会。同期的FIA GT2赛事则竞争激烈很多,在保时捷 993 GT2和Lister Storm之间展开。


然而,FIA GT2并不是面向业余车手的廉价赛事,对于花费更少、车手技能要求更低的赛事的要求催生了N-GT赛事。该等级在2000年创立。由于其他厂商纷纷进入GT1和GT2赛事,只有保时捷和法拉利进入了N-GT等级。由于运行的花费更少,这就导致了更多的车队可以获得相对均等的机会来参与N-GT赛事。随后,斯帕Spa 24小时加入了FIA GT系列,原先这是房车赛事当中的一部分。


2004赛季结束之后,FIA将赛事等级重新命名为GT1和GT2,并且调整了GT1的技术规程,允许所谓的“超级跑车”来参与这项赛事。于是美国的萨伦Saleen S7作为玛莎拉蒂MC12的最大竞争对手参与其中。MC12的制造就是针对FIA GT特地进行的,因此在赛场上优势明显。这也就导致了FIA对空动的限制。而增重规则也尽可能避免了一辆车统治赛场的情况,竞争仍然呈现一种胶着状态。而一些业余车手也需要同职业车手同台竞技,相当的职业车手都有F1的参赛经历。


在2009年底,该项赛事被FIA GT1大奖赛取代。FIA制定了一系列GT车型的等级,从最高等级的GT1或Grand Touring Car,到GT2,或者Series Grand Touring Car。每个等级包含一个年度车手冠军、车队冠军和制造商冠军。参赛车辆都是基于量产车设计的,相应的量产车型至少要达到25辆的产量下限。而赛车版本和街道版本有着天壤之别, GT1和GT2之间也有着一些差别,例如GT1允许使用更加昂贵的材料、更好的空动、更强的刹车、更宽的轮胎和更宽松的引擎限制。


2006赛季开始,FIA创立了新的GT等级——GT3,GT3与上两个级别更加接近量产车,但赛车同样要求改装赛事主办方认可的防滚架、大幅简化的内饰和赛车用油箱等。一些知名的厂商比如阿斯顿马丁、雪佛兰、道奇、兰博基尼、Ascari和玛莎拉蒂等参与了FIA GT3欧洲系列赛,来作为GT1和GT2赛事的一个支持。


根据2007年FIA GT赛事的要求,FIA GT系列的赛程有所缩短,最长赛程变为2小时,Spa 24小时仍然除外。2009赛季开始,SRO宣布FIA GT的两个组别将分割为FIA GT1和FIA GT2赛事,互相独立开来,和FIA GT3、GT4赛事平等对待。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