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鹏汇天陆地航母 看中国皮卡市场的“破与立”原创
2024-08-08 15:14:51 来源:中国皮卡网 作者:高梓宸
一周前,一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的路试谍照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刷屏……
这台造型上有些奇特的车款正是小鹏去年在“1024”科技日上所发布的分体式飞行汽车,在未来,它将作为十分关键的一环出现在小鹏低空飞行的产品矩阵中。而如果单说车型本身,所谓的陆地航母其实更像是一个皮卡车的终极变体,可以和自家飞行器以及诸多用车场景高度融合,完美集成了科技达人以及户外玩家对于未来出行的全部幻想。
而在许多皮卡车企都在追求“破圈”与拓展户外出行体验的今天,这样一台由科技公司所打造的新车,又能给传统“皮卡人”带来怎样的启示呢?我们本期内容就以此为引,和您一起来聊聊皮卡“破圈”的那点事儿。
乐趣与科技兼具的移动机场
不过在探讨皮卡的“破与立”之前,不妨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台热度颇高的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看看这台特殊的“皮卡”,都有哪些玩法和亮点吧!
在去年的科技日与今年年初的CES展上,这台陆地航母都是被小鹏汇天高管所反复提及的重点产品。在官方正式对外发布的资料中,这台车的整体造型神似理想MEGA与特斯拉Cybertruck的融合体,其拥有颇具未来感的车头,足够庞大的尺寸、硬朗的车身线条以及可向上开盖的超大货厢。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或许是因为新车尚处于路试状态的原因,前不久网络上流出的谍照与官方此前展示的车身造型有着较大的差异,不排除官方修改车辆整体造型的可能。
而与新车有关的重要技术参数已经被官方所“实锤”。这台陆地航母可以像普通车款一样容纳4-5名乘客。此外考虑到载重以及通过性问题,该车将会采用被许多顶级皮卡以及硬派越野车所追捧的“6X6”驱动形式,并搭载小鹏专为该车开发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小鹏在乘用车领域并无增程式产品在售),配备空气弹簧、后轮转向等重要底盘装备,具备相当的载货与越野能力。
当车辆日常驾驶时,飞行器的机臂、旋翼等飞行系统可以完全折叠收纳进车体内,而增程式动力系统的加入不仅让车辆的续航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还允许飞行器通过陆地航母进行补能,让这台车从移动的机场变成了一个超大充电宝。通过这台陆地航母,可以很好地帮助飞行器来扩展通信范围,适用于越野探险或完成特定的户外勘察、救援等任务。
据官方所说,这款陆地航母的售价将控制在百万以内,定于今年第四季度开启预定,并于明年底开始交付。不过尽管热度颇高,但就这样一台车在发布时也遭到了不少车迷甚至是业内人士的嘲讽与质疑。有人说官方为这台车设计的使用场景太过超前,根本难以落地,也有人说它不过是小鹏汽车在资本领域的融资神器。但无论如何,小鹏在车辆的研发与飞行器相关的认证方面始终在不断推进。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大背景下,小鹏此前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正在不断地变为现实。
创新与破圈必经的重要启示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看,小鹏汇天陆地航母与其生产的飞行器大概率将应用在公共交通以及医疗救援等领域,势必无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普及,但这款车以及纯电飞行器所勾画出的未来出行方式却吸引着许多人的关注,而它所引发的讨论与反响则早已超脱出了车辆与飞行本身。
当然,尽管细分领域有所差异,但是小鹏对于未来汽车功能该如何创新与定义的思索,也同样值得皮卡世界中的伙伴们细品与借鉴。在皮卡销量放缓与受众人群固化的今天,许多品牌都把如何“破圈”,怎样才能让“皮卡流行起来”摆在了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在小编看来,思考与创新,才是一切的根源所在。
“长期以来,皮卡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赖于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小型矿山、工地、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等,为传统皮卡贡献了不少销量。”这是在2021年,一家顶流汽车媒体在《皮卡洞察报告》中所明确指出的观点。的确,依托于我国过去的经济建设,曾经让一部分的中低端皮卡迅速崛起。但在另一方面,皮卡工具车的属性也让它成为了难以摆脱的标签,是制约皮卡发展的重要滞碍。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就像何小鹏此前说的那样,对于相当一部分用户来说,皮卡的功用往往一台几万块的五菱就能全部代替了。
所以在现如今,不少的皮卡企业从产品上已经在迅速地向普通消费者所转型,但这依然也只是在满足部分特定玩家们的需求,体量很难称得上庞大。而想让皮卡真正在普通家庭中流行,如何打破传统认知,树立新观念,讲出新故事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在这条路上也并非没有捷径,在小编看来,从设计出发的全面颠覆,将会是让皮卡快速“破圈”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在现如今的新能源时代,乘用车在整体的设计风格上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留给皮卡企业去思考、提纯。特斯拉的出现让我们领略了由科技公司所打造的汽车到底是何方神圣,颠覆了所有人对传统汽车的认知。而以小米SU7为首的深度“缝合”选手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理想MEGA的大胆创新也让它获得了泼天的流量(尽管相当一部分是负面的)。而对于皮卡的设计者以及产品定义的工程师们来说,也需要去跳出几十年的认知,好好去思考一下,代表未来且能够走进普通家庭的皮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尽管在最近几年,新能源热潮也在影响着皮卡企业,各种类型、动力形式的“触电”皮卡被逐渐推向市场。虽然他们在玩法与用途上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但这一类新车并没有跳出传统皮卡的“禁锢”,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过于普通与寻常,缺乏惊喜与爆点,这自然也就很难激发网友的兴趣与谈论,所谓的“破圈”自然也就无从提及。
不过事实上,大洋彼岸的特斯拉Cybertruck与Rivian已经给了我们一个不太完美的答案,他们在造型以及功能特点上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皮卡有较大不同。尤其是对于前者来说,在海内外都有着极高的热度。而在深入了解车辆的科技水准前,吸引流量关注的无非就是它们新颖的外形以及超前的理念。尽管Cybertruck的成功不存在可复制性,但至少会对车企相关决策者提供一些启发。
就像在10年以前,没有人会相信汽车的内外设计在当下这个时代会被如此的简化,所有的功能会被一块屏幕所集成,更没有人会想到沿用了近百年的方向盘后拨杆会被按键所取代。就如同前文提到的小鹏陆地航母,此前并没有哪家企业想过将汽车与载人飞行器相结合。而一直以来,这些看似“离谱”的创新总是能激发人们的讨论。所以当你把一台精致且颇具科幻色彩,充满新玩法、猎奇功能以及新故事的概念车摆在展台上时,皮卡“破圈”的第一步自然就水到渠成。
当然,仅通过设计上的改变的确能获得流量,但无法让皮卡彻底“破圈”。如何将“概念”落地、拓展此前未触及的领域、因地制宜地开发皮卡产品与对应功能也同样十分关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中国市面上在售的皮卡有一部分是基于对美国皮卡的认知特点而打造而来,造型相对粗犷,各类配置与乘用车相比不算丰富,同时在智驾、智舱,动力系统、底盘方面的科技含量也并不高。就像《皮卡洞察报告》中所说的那般,制约皮卡在中国发展的最大瓶颈从始至终也并非限制进城、强制报废等琐碎政策。而是皮卡整体的综合水平与我国多数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者在用车环境与喜好上存在一定偏差。尽管目前诸如长城、江铃等车企已经在逐步加快皮卡乘用化进程,但定位在入门的中低端的皮卡产品依旧较为“寒酸”。所以如何去敏锐捕捉“圈外”消费者需求,推出投其所好的产品,也同样是皮卡“破圈”的重要一环。
机遇与风险共存的广阔蓝海
据中国皮卡网2023年的统计结果,在目前皮卡车主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玩车群体、自由职业者占比已达38%与24%,普通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半壁江山,而商用为主的用户占比仅3%,可见皮卡的“工具车”标签在逐渐模糊。但小编始终坚信,所谓的“破圈”绝不仅限于让车辆由过去的拉货、运输过渡到所谓的户外露营、越野穿越那么简单。而想让“皮卡流行起来”,最重要的去拥抱“圈外”人,吸引乘用车消费者的关注。
此外,根据头部汽车媒体调研结果来看,真正对消费者购车决策产生影响的Top5分别为价格、品牌、品质、安全以及口碑。所以打破固有品牌形象,拓展新领域、开发新玩法已经成为关键因素。只不过在现如今,虽然皮卡产品在不断优化升级,但部分传统皮卡企业的品牌形象已经被深深固化,被消费者打上了相对的标签。而在乘用车领域,当一个品牌面临发展瓶颈、形象固化以及销量下滑时,企业往往会主动求变,选择推出新的子品牌来刷新形象,打破僵局。而在大概10年前,那个燃油车依然处于主导的年代,不少企业就采用了如此的做法,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鉴。
而尽管现行的相关政策依然会对皮卡的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政策的松绑必然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畅想一下,一旦全面解禁,就势必会有更多的企业、资本加入皮卡世界之中。尤其是对于新能源皮卡来说,当乘用车企业加入后,以他们成熟的成本控制,在“三电”系统、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储备,势必会加速产品的内卷,让皮卡市场像几年前的乘用车市场那般,对现有的品牌格局进行重新洗牌。对于企业来说,这必定会是一个新的机遇,但对于缺乏技术积累、产品缺少特点的品牌来说,势必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所以基于技术储备优势,长城皮卡在几年前率先求变,发力“破圈”高端细分车市,获得了巨大成功,使其粉丝快速增长,这已经足以说明主动求变的重要性。在如今的时代,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知与需求已经发生了大幅度的改变,而通过小鹏陆地航母,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公司通过功能定义车型的发展思路,无论结果如何,这样一台“皮卡车”在设计、功能性上的创新十分值得皮卡企业认真审视。而如何在新时代打破传统,推陈出新,捕捉用户痛点,必然将成为能够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