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催化剂 盘点历年汽车业两会声音

2015-08-19 13:49:38 来源:皮卡网 作者:zhenxiao

  全国又进入了“两会时间”。在两会正式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就已经透露,打算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议:汽车限购、限行治标不治本,不如尽快取消这一政策,尝试从根本上破解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两大难题。这个建议似乎颇受认可,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这些年来,在全国两会上曾出现过不少针对汽车产业的提案议案。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推进了汽车产业政策的“更新换代”,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期待在今年的两会上,能产生更多驱动力,解决当前业内最为迫切的政策难题。

 

  2005年:

 

  取消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

 

  建议将汽车产业政策落到实处,取消各地对小排量汽车的歧视性政策,还小排量汽车企业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具体意见包括了制定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等等。

 

  落实情况

 

  2006年,《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此前小排量汽车在全国80多个城市受限的僵局被打破。现在来看,小排量汽车已经非常普遍,消费者出于环保、经济的角度,对小排量汽车的接受度很高,而汽车企业对于生产小排量车型的热情也在持续升温。

 

  2006年:

 

  中国汽车业亟需自主创新

 

  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中国汽车工业目前进入一个战略转型期,国际化竞争势头越来越明显。面对这样的形势,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要有明确的自主创新战略,否则就会在自己的市场中被别人定位。

 

  落实情况

 

  自主品牌的创新这个话题多年来一直在持续,从当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看,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已经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自主品牌同样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在危机下找到突破口,创新是唯一的出路。

 

  2007年:

 

  明确国家汽车发展的能源战略

 

  面对汽车能源消耗增长的加速趋势,在当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卫东建议明确国家汽车发展的能源战略:加大对高能耗产业和消费的整治或限制力度、发展汽油可替代能源和技术。

 

  落实情况

 

  这项建议为此后新能源车的发展做了铺垫,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在通过各种手段扶持新能源车的发展。2011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中,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中删除,同时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条目。如今,越来越多的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出现在市场上,但是这个行业真正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政府和车企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2008年:

 

  行业标准不能照搬国外

 

  当年,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大部分采用或等效采用国外现成的标准。比如排放方面基本采用欧洲标准,安全方面也是简单地参照别人,但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外截然不同。因此,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汽车技术标准非常重要。

 

  落实情况

 

  伴随着这些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如今汽车工业的国家行业标准有了更多的完善和变化。比如2013年出台的二手车行业标准等等。但是这些标准的细化和具体执行,依然是很大的问题。而在有些新兴领域,行业标准依然亟待完善。

 

  2009年:

 

  公积金购车

 

  面对当年人们对于汽车的热切需求,建议创造宽松的汽车消费信贷环境,将住房公积金改为住房和汽车公积金,用于发放优惠的个人住房和汽车的消费信贷。

 

  落实情况

 

  住房公积金具有保障性、互助性等特点,是一种专项基金。因此目前公积金只能用来申请与住房相关的贷款,不可以申请汽车贷款。

 

  2010年:

 

  完善汽车召回制度

 

  当年,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丰田汽车已因油门踏板隐患和制动系统问题在全球范围召回超过850万辆汽车。丰田大规模召回事件给快速发展的中国车企敲响了警钟,完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成为当年重要提议。

 

  落实情况

 

  2013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发布,新条例不但对拒不召回的车企大幅提高了罚款额度,还对严重违规的车企吊销有关许可。近年来,车辆召回已经日渐成为一种常态,这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汽车的产品质量。

 

  2011年:

 

  减免新能源车购置税

 

  对于新能源车的推广在当年两会上有了更具体的方法。议案提出,对节油10%以上的新能源车及纯电动车采取购置税、车船税减免措施,同时降低车辆相关保险30%以上。

 

  落实情况

 

  如今,国家和部分地方政府都推出了新能源的补贴名录,对于部分新能源车型,不光有购置税、车船税的减免,还有额外的补贴,与此同时,一些限牌城市甚至为新能源车的上牌开了绿灯。所有这些,都在为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2012年:

 

  提升车内空气质量

 

  这一年,PM2.5首度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空气质量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而李书福就在当年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的提案》。建议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推荐性国家标准转变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权威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检测和发布机构,像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那样,定期对市场上的新车空气质量进行抽检、发布,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内空气质量信息。

 

  落实情况

 

  3年过去了,目前关于汽车空气质量,我们依然没有强制性标准。但是市场已经有了很多动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车企正在关注车内空气质量。今年,环保部将在现有《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上进行完善和修改,并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

 

  2013年:

 

  呼吁出台汽车“三包”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汽车“三包”,明确统一各大类汽车及关键总成产品的最低“三包”年限、里程和权责。

 

  落实情况

 

  2013年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开始施行。2014年11月14日,汽车“三包”举行立法听证。虽然汽车“三包”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在现实维权中,如何让它充分发挥作用,依然有待探索。

 

  2014年:

 

  呼吁重视汽车配套体系规划

 

  汽车市场在中小城市乃至城镇正在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目前相应的社会体系配套建设并不完善,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环保压力、能源紧张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顽疾。因此,去年有代表提案呼吁新型城镇化建设需重视汽车社会配套体系规划。

 

  落实情况

 

  汽车配套体系规划的重要性,我们在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推广上就可以看出一二。当前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选购纯电动车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方便快捷地进行充电。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汽车的需求,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创意的课题。

 

  2015年:

 

  那些我们期待解决的政策难题

 

  1、 一直非常受关注的新版《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原定于今年年初出台,但是目前依然没有动静。新《办法》将取消汽车品牌经销商备案工作,厂家对经销商的控制将会因此减弱,由此汽车销售模式将更加多元化。

 

  2、 对于平行进口车,虽然给出了正式的名份,也开放了上海保税区的试点,但是“紧箍咒”依然还在。一旦平行进口车成长起来,整个豪华车市场的价格都可能因此再次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3、 如何打破汽车零配件市场垄断?是否真的能实现汽车维修信息的强制公开?相比整车价格,当前汽车零配件的价格也亟需透明化,这将决定着汽车后市场的良性发展。

 

  4、 二手车市场正在迎来发展高峰,如何执行行业标准?让更多人买到放心的二手车?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城市针对二手车的限迁,正在给二手车流通带来障碍。对于即将进入发展高峰的中国二手车市场,还有很多渠道需要疏通。

点赞21